1. 全國唯一學制完整的K-G學園
本校為全國首創從幼稚園、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到博士班各級教育學制齊備
的「一條龍式教育學苑」,彼此資源整合分享,發揮教育的最大的效益。98學年度附中與附小合
併,成為「東海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」。96年2月起,附中獲得國科會補助「高瞻計畫」,積極
活用大學的教學資源,開設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增強課程,深化學生自然基礎理論與實驗操
作能力。本校另設培養中等學校教師的師資培育中心,以及從事各級學校教育教學與研究的教育研
究所。如此完整、同校區的教育學苑,有助於落實各級教育之間的銜接與連貫。
本校校園生活自創校以來始終保持大家庭特色仍然存在,目前有眷宿舍423戶,單身宿舍68間,
全校教師約54%居住於校內;本校學生宿舍有約5,500個床位(含第二教學區1,200床),大學部學
生約33%居住於校內,住宿率已提升至40%。師生之間「教」與「學」的互動關係更加密切,學制
完整的東海學園將成為實踐教育目標的理想場域。
2. 全國最早實踐愛與關懷服務的典範教育
勞作教育是本校創校以來的獨特教育方式之一,是國內各大學首先引進美國著名的基督教
歐柏林學院的勞作制度。近年來除繼續秉持優良傳統,更注入新思維,使同學從勞作中不斷學習成長
,養成負責、合作、忠誠、勤勞諸美德,感受校園中環境的愛與關懷。尤其本校向為全國最美麗的綠
色校園,同學從校園勞作中,更能體會校園建設的傳承點滴,養成環境保育正確觀念。教育部在
《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》前言中曾明示:「教育的目的應以培養學生尊重生命及愛惜生命的態度,
並探索生命的意義,展現生命的活力,增強社會適應能力,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,並且更願意對別
人付出關懷」。本校基於基督教大學愛與關懷的理念,呼應教育部的昭示,率先將「關懷服務教育」
列入教學卓越計畫執行項目之一,並與勞作教育結合,教導學生基於愛與關懷,從感受「關懷服務」
、瞭解「關懷服務」、進而參與「關懷服務」,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態度與人格,以及具備關懷服
務的能力及意願。關懷服務教育的目標著重在品格教育、生命教育、環境教育、安全教育、情緒教
育、溝通教育及服務教育;而本校也因此足以成為各大學典範。
3. 全國最具有人文和自由思辯傳統的博雅教育
本校自創校以來,一向重視博雅教育,是國內最早設置人文學科課程的大學。近年來推動以
「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體」的教學卓越策略,由博雅發展到全人教育,融合本校傳統在人文通識教育、
服務學習、生活品德教育等等的教學特色,培養學生自主學習、強化教師引導角色及學生專業養成。
又本校素以學術自主、校風自由聞名;塑造各專業領域的有用人才,強化學生畢業後能順利與職場
銜接、與社會接軌,也是博雅教育進一步延伸的重要工作。而最近本校推動再現博雅、菁化專業、
接軌社會三大主題,配合「博雅生活培育」、「教學相長共學」、「職場人生定向」的實際教學,
正是以人文博雅教育為基礎、專業教育課程為核心,輔以共同基礎課程、職場適應課程所發展出來
完整的學習金字塔。落實以上教育目標與教學策略,培育出具備「倫理道德與專業知能」、「語文
能力、資訊素養與人際互動技巧」、「獨立批判思考及分析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、「欣賞人文
藝術的能力與尊重生命的態度」、「中道的價值觀及關懷服務的熱忱」、「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的
素養」、「終身學習的意願及能力」的「東海人」,正是本校教育的主要特色。
4. 全國最先進行永續校園的環境教育
面臨全球氣候變遷、環境嚴重污染,如何在人類生存與自然資源的使用之間達到長遠而永續
平衡,也是本校在教育上極為重視的課題。本校擁有校地逾133公頃,校園完整,環境優美,因此
本校成立「永續發展教育推動辦公室」,塑造「教學、研究、服務、生活與生態」五元一體的教學
環境,本於東海的創校精神-宣教士的傳教精神,讓學生親身體會大肚山的人文、歷史與環境變遷,
認識校園的生態環境。本校校園的動植物群聚自然而豐富,一草一木皆刻畫本校校園的純樸,可見
於本校出版的《東海大學校園常見動植物圖鑑》。本校設有「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」,
積極推動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育,扮演生態環境保育的推手。又本校近年將綠建築的觀念導入
新建校舍,如基礎科學實驗館內採用「主動式智慧型節能及自然能源電力系統」,設置樹枝落葉堆
肥場及小型生態農園等。本校也曾於97學年度獲國科會補助進行節能減碳科學教育,率先進行校園
生活節能減碳多方的設施。
5. 全國最無遠弗屆e化生活與學習的結合系統
本校已建置校園資訊、教務、學務、師生資訊、學術研究成果資訊、教師檔案、法規查詢、
總務、勞作教育、校友、圖書管理、財產管理、會計出納、公文管理、人事差勤、帳務暨請採購管
理、資訊站、入口網等系統,在行政及教學方面幾已全面資訊化,減少紙張印刷浪費,且一組帳號
密碼通行資訊化校園。本校並設置教學資源中心(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),備有功能齊全
的設備,提供師生製作教學媒體,全校60%以上的教室均已完成建購教學視訊網路及數位視訊教學
設備;另亦建置數位教學、Citrix、Softbank雲端軟體銀行等學習平台,同時提供SAS統計、Adobe、
Matlab等多項軟體;教師可在校園任何地點或至校外授課時,學生也可隨時隨地使用學校的資訊系
統。本校建置7間可供近500人使用的電腦教室。建立個人資料備份(tFolder)機制,提供全校教職員
工、教學單位及實驗室備份相關電腦檔案,藉以確保教學、研究資料的安全保護。學生資訊從新生
入學至畢業資訊全方位服務,尤其學生學習歷程檔案(t-portfolio)系統完備及勞作助學資訊。同時本
校亦為參與全國大學無線網路漫遊機制成員中的一員,與100多所大學院校共同分享上網資源。無
線網路涵蓋校內各教學區、校園餐廳、圖書館周邊等區域,達80公頃以上。本校更於96年8月取得
「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」國際認證,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方位e化校園。校園IC卡已全面換新,
並結合台中e卡通、台北悠遊卡可搭乘大眾運輸,且已於101年6月完成整合電子錢包。
6. 全國最具向心力畢業校友與私校最多中研院院士校友
本校畢業校友已達八萬人之多,分佈海內外,對母校的回饋源源不絕。本校33個系成立系
發展基金,皆是校友無私奉獻的表現。本校校友在各行各業多有傑出成就者,1948-2004年中央研
究院院士出身台灣的大學畢業者僅有台大、清華、成大、台灣師大及本校。目前為止本校校友院士
已累積六人之多,為林南、鄭永齊、劉鴻文、吳仲義、于寬仁及吳春放院士。另外在政府部門、國
內外大學與研究機構工作的校友更是不勝枚舉,在社會和產業上的表現更是令人敬佩。結合校友產
學力量,提升本校研發能量,是本校的優良傳統。
7. 全國最方便進行產官學結合的研發園區
近年來大台中開發迅速,本校座落大台中樞紐位置,臨近國道一號中港交流道、國道三號
龍井交流道、台中港、清泉崗國際機場、高鐵台中烏日站等,對外交通聯繫便捷流暢,並與台中
工業區、台中航太園區、台中軟體工業園區、中部科學園區、教學醫院等為鄰。藉由地利之便,
本校積極參與科技研發,推動跨領域建教合作案,成為中部地區人才培育及學術研究的重鎮。
8 「東海特色」 (http://www.thu.edu.tw/1_chinese/1_about/3_characteristic/1_initiate.html)
9.「東海大學博雅書院」(http://www3.thu.edu.tw/slal/)